好看的课外书,有声读物,完美世界txt下载http://www.lyjiazhuang.cn/古建筑設計公司-仿古建筑設計公司-古建工程施工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http://www.lyjiazhuang.cn/511.html<p>建筑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它與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乃至軍事、宗教、民族諸方面有著密切關系。它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構成城市文化結構中極為重要的內容,是城市文化發展的真實反映和城市精神文化品格的物化記錄。特定社會的各種思想、觀念、理想與認識都必然集中地反映在城市的建筑和構筑物中。</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5036808678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50368086785.jpg"/></p><p>中國建筑凝聚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建筑大師梁思成說:“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的燦爛文化,如果有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我們就不能忽略中國建筑的研究。”因而,深入研究中國古建筑,吸取其養分,對現代建筑業及其他領域具有重要意義。</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50367755945.jpg"/></p><p>那么現代社會對仿古建筑有那些常態呢?<br/>&nbsp;<br/>一、穿衣戴帽式— 把現代建筑的局部做成古代建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這類建筑有些建得比例得當,造型合理。但大多數看起來不倫不類,失真混亂。在高高的樓房上做了一個大屋頂,遙遠可見;從其斗拱及屋脊的形式看,似乎為仿唐建筑。按古建做法,唐建房屋的舉架要比明清建筑的舉架低些,但此房卻比清式建筑的舉架還要高,即房子的坡度陡得出奇,實在很不協調。</p><p>二、返老還童式———建筑的外形大部分是仿古形式</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0222313.jpg"/></p><p>此類<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strong>仿古建筑</strong></a>形式便于滿足生活功能且節約資金,若能根據地域位置、人文歷史條件等適當確定形式、規模,精心設計,也可達到傳承民族文化,乃至發展建筑藝術之作用</p><p>三、全面仿古式———建筑物的形體全為仿古形式,幾乎看不到現代建筑的因素</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211563673185543863.jpg"/></p><p>再現了一條條古色古香的街坊,但不是生搬硬造,盡量做到設計得高低錯落,大小不等,樓堂起伏,大式建筑(帶斗拱)與小式做法并現,牌樓和拍子兼出。<br/>四、存留古韻式———在特殊地點獨立的、有歷史背景的仿古建筑</p><p>這類仿古建筑,不論其內在結果如何,而其造型乃是一招一式的仿古,力求再現古代建筑的神韻。這類仿古建筑能使今人較全面、較系統地賞閱、認識、理解某一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科技成就等。雖不能與真正的古代遺留下來的古建筑相比擬,但在某些方面也可起到傳承傳統建筑工藝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title="現代社會的仿古建筑設計建設常態"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5080309358490.jpg"/></p><p>但須強調,不論哪類仿古建筑,都必須在規劃、設計、施工時認真推敲,精心從事,切不可粗制濫造,搞出一些造型丑陋,不堪入目的東西,既糟蹋了環境,又玷污了祖先的智慧。對于那些古代遺留下來的無法再生的古建筑,更應像珍惜生命一樣去保護、維修它,給城市留些記憶,給民族留些根本。 <br/>  <br/>仿古建筑對歷史名城十分必要。它對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環境品位都至關重要,若能在城市重要節點、歷史街區和其他重要地段建造一些既有歷史文化背景。<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7"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span></p>Sat, 26 Apr 2025 18:27:53 +0800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http://www.lyjiazhuang.cn/282.html<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10173874480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5082161459509.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072613111611.jpg"/></p><p>  <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古建裝修</a>除了一些陶瓷、玉器等古董外,還放有古舊家居和三四十個大大小小的礎石,古代的方磚一方面比較好雕刻,另一方面雕刻后比較有復古的感覺,因此受到磚雕藝人的青睞。<br/>  青磚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黑白灰青磚特在09年創新推出百年青磚系列產品,淺浮雕、高浮雕以及具有現代氣息的機理磚,藝術形態以中國傳統典故為主,花紋精美、有寓意,設計手法新穎,糅合中國文化精粹,可品鑒收藏,可裝飾賞目,可承載生活溫馨樸質,不是舶來,不是復制,是真正文明的返璞歸真。<br/>  修身養心,收藏佳品、把玩有趣、五行相合,潤心修身青磚藝術不僅可裝飾,可承傳歷史,同時也是品鑒把玩的藝術品,中庸之道,于和諧傳統一體,潤心于磚;青灰色亦是成磚中最不可多得的極品,可見色則變:常撫之則吸其體之氣、味、液而潤之,足踏則光;以水養之自然變,質樸天成;茶水撲之,則如茶色、茶香味;丹青之潤,則滋其藝心;故而提倡多以其收藏把玩,可修身、養心以融其五行相合,萬物歸一。<br/>  雕梁畫棟,檐牙高筑,在古建筑體系中,大膽地使用了朱紅作為大建筑物的屋身的主要的顏色,用在柱,<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menchuang/" target="_self">門窗</a>等部位,并用彩色繪畫圖案來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比如:柱、棟梁、枋等地方,無論外部內部都是如此。在合使用顏色上,中國的古建筑是最大膽的,這也是古單體建筑的一個特色。大量有色琉璃瓦的使用,充分發揮各色油漆的使用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浮雕,磚面也加以雕刻這些都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特征。<br/>  中國古建筑,一般會把構件交接的部分裸露出來,再在它們的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它成為整個建筑本身的裝飾的一部分。比如:在整組的梁柱上刻畫圖案、門環、角葉等,此外,屋脊、脊吻、瓦當等而下之都是屬于這一類的細部處理。</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5156225663914111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89323.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title="古建筑風格倍受青睞—青磚古瓦寧靜致遠"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2207041656928377686292.jpg"/></p>Sat, 26 Apr 2025 18:14:04 +0800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http://www.lyjiazhuang.cn/278.html<p>中國古代建筑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nbsp;<br/><br/>一、可讀性&nbsp;中國<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古建筑設計</a>建造比之外國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雖然建筑的形式語言很抽象,我們常用雄偉、高大、輕巧、秀麗等來形容它們。但是,先人們賦予了其以人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頂、匾額、楹聯等有著不同的含義,象征著不同的社會意義、等級制度等。讀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們可以領悟比建筑自身豐富得多的內涵。&nbsp;</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510127048628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5036775594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5080309358490.jpg"/></p><p>二、&nbsp;可塑性&nbsp;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間上都是以&quot;間&quot;為單位,這就帶來了一種靈活性,人們可以隨著使用過程改變其形態、功能,可隨意拆、移、挪。&nbsp; 三、內向性&nbsp;外國建筑多數很講究形式外觀,而中國古代建筑有些雖然外形簡單,比如四合院,進院后卻發覺極為豐富,不論是視覺、心理感受或是內涵。再比如蘇州園林,也是這樣,曲折回轉,別有洞天。&nbsp;</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7156249890824436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title="古代建筑五大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3702391.jpg"/></p><p><br/>四、超穩定性&nbsp;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延續了幾千年,封建制度下人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沒有太大改變,對于建筑的要求也沒有太大改變。所以有人評價中國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篇一律。但是我們要注意,在評價古代的遺存時,不應該簡單絕對的褒或貶。它們是歷經幾千幾百年發展而形成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去評判。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建筑延續久遠,生命力極強。&nbsp;&nbsp;<br/>五、容《易》性&nbsp;中國古代人們思維方式多數受到了《易經》的影響,認為將任何事情放在易學的大背景中去認識,可以發現它規律性的東西。在建筑上,也是這樣。比如說,中國古代建筑為何喜用木構而不用石材,這并不是技術問題,是種社會文化現象。&quot;金、木、水、火、土&quot;,&quot;木&quot;象征春天、綠色、生命,用于給生者建造房屋;而&quot;土&quot;即是磚、石,&quot;此生歸無,可再生&quot;,多用于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八卦、陰陽五行、風水等對中國古代建筑都有諸多影響。</p>Sat, 26 Apr 2025 18:11:00 +0800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http://www.lyjiazhuang.cn/258.html<p>文章主要就目前我國<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仿古建筑</a>園林工程項目的造價管理現狀以及項目中造價管理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針對該問題提出了具備實踐性的解決方案。</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2207041656928377686292.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6291561816454686552.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346865685.jpg"/></p><p>  目前,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是不斷上升,因而促進了越來越多的園林破土動工,而在這些園林中,仿古建筑似乎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到<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yuanlin/" target="_self">古建園林</a>工程項目中去,于是,古建園林工程的造價管理就具備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br/>  1、古典建筑與園林建設工程的特征 <br/>  古典園林建設工程與土木建筑工程雖說看似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建筑工序、施工標準規范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然而古建園林工程卻在某些方面與土木建筑工程有著根本性質的差異,例如在古典建筑中,大多運用木梁柱結構,并且在藝術特色方面也有很大的講究,古典建筑的結構件具有極強的裝飾性,造型搶眼,風格鮮明,其屋頂也不是一成不變,它們形式各異,廡殿、硬山、懸山等建筑樣式相映成彰,組合豐富多彩,較古典建筑工程而言,園林綠化工程大多注重于各類植物、花卉、草皮的栽種與搭配,同時也需要對種植后期進行相應的養護措施,不然很難達成園林綠化工程的目標。 <br/>  2、園林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現狀 <br/>  2.1園林設計方面 <br/>  2.1.1缺乏設計深度 <br/>  目前而言,園林設計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設計深度。有些園林設計人員只關注設計效果,而對設計內容沒有做到充分的研究,從而導致比如標高不清、土方數不明等問題,給予了提高工程造價的可乘之機 <br/>  2.1.2設計隨意性太大 <br/>  施工設計時,設計人員過分地追求設計的藝術性與自然性,對原先的設計圖紙改動太多,比如改動原先預算的建筑材料種類,從而大大增加了園林的造價金額。 <br/>  2.1.3高素質設計人員的缺乏 <br/>  有些園林設計人員存在知識不完善、業務水平不高等專業性問題,在具體的園林設計中,這些問題往往對設計圖紙的效果和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園林工程項目的質量低下。 <br/>  2.2園林施工方面 <br/>  園林工程的具體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真正采購建筑材料時采購員沒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挑選,從而提高了工程項目的造價。還有就是園林施工管理中的不全面、不嚴謹的現場簽證制度,造成了造價管理中漏洞的出現,最終導致園林工程成本升高。 <br/>  3、目前計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br/>  3.1現行模式不適應當前計價的總體形勢 <br/>  2008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格規范》已經開始全面執行,它規范了工程建設的每個階段的各項工作,能夠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的計價行為進行具體的規范和指導,但是古建園林工程里的清單項目卻劃分的不夠詳細,其醒目名稱和計算規則也不統一,是而難以形成完善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從而難以加強園林工程造價管理的控制。 <br/>  3.2缺少企業內部定額 <br/>  國家定額發放給施工企業進行園林建設時,通常不關注施工過程中消耗物品的數據收集,難以形成具體的資料數據庫,沒有參考數據,從而不能確定工程成本,于是無法參與競爭,不利于施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遠的發展。 <br/>  3.3專業造價人員的缺乏 <br/>  古建園林工程專業性很強,名詞術語太多,施工技術大多復雜且工程量計算規則很繁瑣,是以對其的計價過程有些難度,需要相關計價人員具備專業的技術水平,然而目前正是缺少這一類的專業人才,因此對古建園林建設工程的計價管理往往存在很多問題。 <br/>  3.3造價信息體系不完善 <br/>  目前,古建園林建設工程并沒有建立及形成完善的造價資料體系,對于古典建筑中的各項經濟指標等等還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并且通常由于氣候、采購地點等等因素,園林綠化工程的材料價格很難準確發布,干擾了業主的投資決定,導致古建園林3超0現象的產生。 <br/>  4、加強造價管理的解決方案 <br/>  4.1逐步建立和完善造價管理體系 <br/>  首先應當將各地區、各時代的相關建筑風格進行充分的了解,能夠在造價管理體系中對各類情況進行解釋和說明,例如古建筑園林工程的建筑應該包括各類亭、臺、樓、閣等等,對于各類結構件、裝飾件的名稱、制造工藝、制作工序等等,結合現代工程規范各類名詞解釋,能夠與全國統一,并兼具地區適應性以及實際操作性。應該在規范名詞解釋的基礎上,將古建園林工程的清單項目進行進一步的具體劃分,比如在古建工程中,可以將屋面劃分為粘土筒瓦屋面、蝴蝶瓦屋面、蝴蝶瓦脊等,最應當注意的是,古建園林建設工程的清單項目的計算規則、計量單位和具體劃分設置應盡可能地與已頒布的古建工程的預算定額一致,減少預算人員的工作量,避免清單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可以避開的問題。不斷改善園林預算定額對規范古建園林市場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br/>  4.2規范合同的簽訂 <br/>  合同中應當明確規定計價管理方式、風險分擔,對各類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涉及工程價款結算進行具體約定,使古建園林工程的造價管理有理可循,對造價控制進行全過程管理,杜絕因為合同關系引發的扯皮現象,避免損失。 <br/>  4.3制訂古建園林建設工程的施工企業定額 <br/>  從今往后,古建園林建設工程的造價管理方向可以從施工企業制定和完善施工企業定額著手,施工企業可以依據本身的技術專長、材料來源渠道、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設備配備等制定各類消耗的人工、材料、機械等費用標準,包括價、量兩部分。應當讓施工企業定額的材料、單價、人工和機械的消耗量真實反映企業的生產水平,這樣才能令古建園林招標市場公平、公正、合理,避免無序競爭。 <br/>  4.4加強工程前期造價管理的控制 <br/>  4.4.1合理編制投資估算 <br/>  投資估算對于整個工程的計價管理存在指導意義,是工程投資的重要依據。所有,加強工程項目前期的相關投資預算工作,確定最高的投資額度,能夠宏觀地更有利地管理及控制園林工程的造價情況。 <br/>  4.4.2提高設計質量 <br/>  建設單位可以面向社會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設計單位招標,擇優選擇景觀效果最優美、經濟效益最高、施工建設最安全的設計方案。與此同時,嚴格執行限額設計,確保投資估算的總限額,對投資估算進行詳細劃分,以便更好得降低每個部分的造價成本。 <br/>  4.5加強工程中后期造價管理的控制 <br/>  施工單位應該嚴格按照簽訂的合同施工,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做好資料的記錄和保管工作。同時,更要提高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保證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此外,在竣工結算時,施工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詳細編制工程量清單,對不同工程區別報價計算,避免工程造價上漲。 <br/>  結束語: <br/>  綜上所述,園林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性強、影響因素多、涉及面廣,對于園林建設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做好造價管理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從行業規范做起,逐漸完善計價社會環境,不斷提高造價管理水平,利用規范進行科學引導,使得計價管理更上一層樓,進而促進古建園林建設工程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933322.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07264993232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title="古建筑園林工程之造價管理分析"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51562258419261899.jpg"/></p>Sat, 26 Apr 2025 18:05:39 +0800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http://www.lyjiazhuang.cn/120.html<p>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古建筑是對歷史文明的有力體現。而一些古建筑由于年代久遠,需要得到及時的維修才能保證其完整性和價值。本文就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進行探索,希望能為古建筑保護事業提供參考。</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71562499242119878.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6756853333.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71562491959320887.jpg"/></p><p>  古建筑是我國的歷史瑰寶,有著不可估量的人文價值。中國的古建筑以其獨特的結構和營造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族文化。如何保護古建筑,如何對破損的古建筑進行及時維修,是古建筑保護事業要不斷討論的問題,而科學合理的維修技術手段更是古建筑維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br/>  一、古建筑現狀及問題 <br/>  1.古建筑現狀 <br/>  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成為了我國建設的發展趨勢,現代化成為了衡量國家的標準,但是我們的在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對于文化的建設。我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各地都分布著一定數量的古建筑物,如何對他們進行保護和維修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然而,在近30年間,很多古建筑都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被損毀,這種現象很讓人痛心。 <br/>  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很多城市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盲目地興建高層建筑,使文化遺產和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很多古建筑一旦遭到損毀,就永遠無法再生。人們對于保護文化生態環境仍然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我國古建筑保護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br/>  2.古建筑問題產生的原因 <br/>  2.1急速擴張的現代社會 <br/>  隨著改革開放制度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很多城市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盲目地興建高層建筑,使文化遺產和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即使是在市郊,現代建筑也已經充分取代了年代久遠的古建筑。商業化開發中一些古建筑遺產的原真性也被破壞。如何在保證快速發展的同時避免建筑物的損壞,如何讓古建筑融入現代化,這些都是目前古建筑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 <br/>  2.2群眾保護意識淡薄 <br/>  很多群眾對于保護文化生態環境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沒有基本的文化保護常識,對于古建筑本身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缺乏了解,因此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和維修也沒有形成關注。因為不了解古建筑的珍貴和保護意義,便不能在思想和行動上參與到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中來,甚至某些時候對古建筑造成損壞還渾然不知。 <br/>  2.3仿古建筑 <br/>  在受到保護的古建筑旁邊興建仿古建筑,是很多城市為了古建筑保護工作采取的政策和辦法,為的是襯托古建筑本身。然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僅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工作沒有起到作用,還影響到了古建筑真實信息的留存。有的仿古建筑粗制濫造,設計和施工都很粗劣,歪曲了古建筑的美感;有的仿古建筑則過分注重與古建筑的融合和統一,在建筑過程中一味作舊,沒有在視覺上形成差異和區分,與古建筑之間真假難辨。 <br/>  2.4保護性破壞 <br/>  保護性破壞,指的是因不恰當的維修、翻新和重建而對建筑造成的破壞。由于我國古代建筑基本上都是磚木結構,每20年就需要整修一次。很多部門花了大力氣、大價錢對古建筑進行維修、翻新和重建,但是一部分工程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反而對古建筑本身造成了破壞。這是因為對于古建筑材料、技術的相關問題沒有深入研究和充分考慮,單純追求古建筑的外觀樣式導致的。這種方式的維修不僅使古建筑失去了對于歷史的見證作用,更破壞了古建筑的原真性。 <br/>  二、古建筑的維修 <br/>  在所有的古建筑問題產生的原因中,保護性破壞是最應該得到迫切解決的,這就要求秉承古建筑維修的原則,通過加強施工技術手段來完善古建筑的維修工作。 <br/>  1.維修原則 <br/>  在對古建筑進行維修,首先就要保證要盡量保持古建筑的原貌,要對古建筑進行勘測調查,復原古建筑的本來樣貌。對于經過很多次維修的古建筑,要首先分析其剩余價值,把過去破壞性修理的部分撤銷,重現古建筑的真實狀態。但是對于一些為人認可和接受的古建筑現狀,保留其現狀更符合古建筑維修的原則。總之,在古建筑的維修過程中,要盡可能還原建筑形狀,同時在適當的情況下按照大眾的需求保持古建筑的現狀,不出現大的出入。 <br/>  2.指導思想 <br/>  對古建筑的維修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古建筑自身的特點和實際狀況來制定維修方案,規模和方式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在如何保護古建筑方面,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指導思想,尋求妥善合理的維修方法來保證維修工作的正確進行。 <br/>  3.材料和技術問題 <br/>  解決好材料和技術問題是古建筑維修過程中的關鍵,原有的材料和技術是完成古建筑維修的根本保證。技術問題的存在從根本上阻礙了我國古建筑的維修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技術手段上多下功夫。 <br/>  三、技術手段 <br/>  1.基礎工程 <br/>  為了保證古建筑的結構安全,在古建筑的基礎施工中,一般采取現建基礎。很多古建筑都是有臺基的,在施工過程中就要對各個板塊的標高嚴格控制,如果沒有控制好,就會在施工過程中造成建筑的失衡,進而導致古建筑的結構布局產生變化甚至倒塌。在地坪以上一定不能忽略回填一定量的土,并要注意土體的篩選和夯實。 <br/>  2.石材工程 <br/>  石材構建在古建筑維修中應用也比較廣泛,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對石材的具體用途、安放位置和石材制作加工有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保證材料的合理選擇。針對不同的石材,要依據其安放位置和使用功能來進行加工,使之能體現歷史文化意義。 <br/>  3.木結構部件的制作及安裝 <br/>  木結構是古建筑結構的框架,對這些木結構的制作和安裝過程,通常被稱為大木制作施工。大木制作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管理施工質量,尤其是對所用木材質量的管理,施工人員必須確保木材符合工程要求,不允許有腐材、蟲眼、彎扭的木材存在。在進行構件制作時,也要加強對于尺寸和位置的控制。在施工中應該注意的技術問題有:木材材質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榫眼的制作、榫卯的搭接是否到位;木石銜接之處是否進行了防腐。同時,為了確保木構件的安裝準確到位,監理單位必須對現場進行監督檢查。 <br/>  4.屋面工程 <br/>  針對古建筑中不同建筑屋面的施工方法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求施工人員要掌握古代屋面建筑的施工工藝,并熟悉對應的施工技術和制作要求。對于屋面施工要做好屋面的防水工作,也要按照設計要求對后屋面屋脊進行曲線變化施工。防水處理多采用苫背,在望板上鋪設保溫墊層并配設瓦頂,防水層施工后要進行蓋瓦。 <br/>  5.地面工程 <br/>  古建筑維修中的地面工程分為室內地面、室外地面、室外散水、甬路等。其中對于室內的細墁磚地面,有著嚴格的施工要求:首先要用素土或灰土進行夯實并抄平,然后再進行沖趟、墁地。 <br/>  6.彩繪工藝以及裝飾工程 <br/>  進入細部的裝飾階段之后,首先要清楚油漆彩繪的工藝和程序,了解其中的施工法則。不同風格的古建筑,對于彩繪也有不同的要求,而在同一建筑中的不同部位,彩繪的方式和程序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施工人員不僅要熟悉古建筑施工的工藝和辦法,還要對其中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 <br/>  總結: <br/>  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古建筑是對歷史文明的有力體現。一些古建筑由于年代久遠,需要得到及時的修繕才能保證其完整性。本文就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進行了探索,希望能為完善<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gujianzhubaohu/" target="_self">古建筑保護</a>事業提供參考。</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789567.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186864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title="常見古建筑出現的問題和維修技術手段"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768.jpg"/></p>Sat, 26 Apr 2025 18:05:09 +0800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http://www.lyjiazhuang.cn/778.html<p>宜興大覺寺巍峨的大雄寶殿和觀音殿由成佛大道相連、相對而望,遙相呼應,大雄寶殿內部陳設有三大看點:一佛,大殿的玉佛是大雄寶殿的亮點,玉佛由整塊緬甸玉精心雕琢而成,重450噸,10米高,連基座是15米。二塔,佛的左右有二香木塔,還有用玉石參照敦煌石窟彩雕而成的東方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稱為“一佛、二塔、兩世界”。整個大雄寶殿內部不設一根柱子,而且建筑用材十分講究,其中瓦是日本進口,鐘為韓國進口,木材為印尼進口,沙為印度恒河進口,完全是世界融合的體現。其他三面墻上都是猶如傳統石窟的佛龕,三面玉佛世間解。</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5082161459509.jpg"/></p><p>進得大雄寶殿,有義工和師父遞交給前來禮佛的眾生每人手捧一個小碗,里面放一朵蘭花,指引我們獻于佛臺上,耐心地指導我們怎樣獻花拜佛。這里很多的義工,除了當地的外,其他分別來自臺灣佛光山道場和內地各處。義工都是發心的,有情有義的,不為酬勞而付出,而是在歡喜快樂中結善緣,以仁義的胸懷為眾生服務,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p><p><br/>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開光圓滿舉行</p><p><br/>開光灑凈由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退居和尚心定法師、心培法師、及慧昉法師、慧性法師等5大師主法,以雙龍搶珠巡回大覺寺周遭,普灑甘露,滴滴清凈,為大覺寺留下歷史畫面/ 人間社記者莊美昭攝</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71562498908244361.jpg"/></p><p><br/>法鼓震天威,在鐘鼓齊鳴中,由學誠法師等十一大師帶領近百位佛光山法師魚貫步入壇場</p><p><br/>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等11大師共同舉行開光典禮/人間社記者周云攝</p><p><br/>由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信徒及青年,身穿中華民族傳統服飾與現代禮服,獻上茶、花、燈、寶等供養諸佛菩薩/人間社記者周云攝</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71562491959320887.jpg"/></p><p><br/>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開光說法強調,大覺寺是三寶的體現/ 人間社記者周云攝</p><p><br/>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代表佛光山致贈星云大師著作《人間佛教叢書》、《迷悟之間》、《百年佛緣》、《佛光教科書》《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等叢書,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人間社記者周云攝</p><p><br/>佛光祖庭大覺寺重新開山星云大師談起大覺寺重創緣起/人間社記者周云攝</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080464265201.jpg"/></p><p><br/>法會現場</p><p>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歷時10年重建,2015年10月18日舉行大雄寶殿暨多寶白塔開光典禮,禮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等十一大師主法,佛光祖庭大覺寺重興開山星云大師親臨開示,現場涌入美洲、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等五大洲逾80余國、近3萬名佛光人與會見證,大陸各地區諸山長老齊聲祝賀,為兩岸和平、和諧再啟新頁。&nbsp;</p><p>法鼓震天威,在鐘鼓齊鳴中,由學誠法師等十一大師帶領近百位佛光山法師魚貫步入壇場,接著由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信徒及青年,身穿中華民族傳統服飾與現代禮服,獻上茶、花、燈、寶等供養諸佛菩薩。&nbsp;</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101668910769.jpg"/></p><p>開光典禮莊嚴隆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宜興大覺寺住持隆相法師、常州天寧禪寺住持松純法師、無錫祥符禪寺住持無相法師、佛光山泰國泰華寺住持心定法師、蘇州西園寺住持普仁法師、佛光山退居心培法師、蘇州寒山寺住持秋爽法師、佛光山寺住持法師、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及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宏度法師等十一大師共同主持。在學誠和尚開光說法:“一開佛光普照三千界,二開法水長流五大洲,三開國泰民安萬萬年。”聲中,全場信眾歡聲雷動,彩炮繽紛普天同慶。&nbsp;</p><p>學誠法師表示,大覺寺大雄寶殿暨白塔落成,能利益世人,人天贊嘆,他代表中國佛教協會熱烈祝賀。并指出,佛教以接引為根本、以解脫為目的、以教育為中心、以文化來弘法,寺院不僅是三寶的體現,亦是僧侶修行的道場、開展公益事業的重鎮,同時也是發展中華文化的寶地。期盼大覺寺未來對于兩岸的交流、慈善、學術等活動,帶來全新的發展。&nbsp;</p><p>隆相法師以感恩的心,熱烈歡迎大眾共襄盛舉,并對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江蘇等各層級的關心與支持,以及諸山長老的與會,表達感謝之意。雖然大覺寺工程尚有一半還未完成,今日大雄寶殿與白塔開光典禮能吉祥圓滿,更要感謝星云大師的慈心悲愿,讓佛光祖庭大覺寺得以重現。&nbsp;</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title="佛光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2786501.jpg"/></p><p>星云大師說明建寺緣起,提到10年前江蘇省宗教局長翁振進建議恢復祖庭,當時他以“我居住臺灣,可以到大陸重建大覺寺嗎?”響應,承蒙國宗局、中國佛教協會、無錫、宜興諸位領導一致贊成、全力支持,大覺寺歷經10年終于落成。并道出12歲出家以來,與師父志開上人的師徒因緣,更感謝十方有緣人的鼎力相助,共同成就大覺寺的重建。&nbsp;</p><p>學誠法師贈送親書墨寶、著作予大覺寺,由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代表接受并回贈星云大師著作《人間佛教叢書》、《迷悟之間》、《百年佛緣》、《佛光教科書》、《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等書籍。盛會在宜興大覺合唱團的“贊佛歌”歌聲中圓滿。</p>Sat, 26 Apr 2025 17:59:12 +0800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http://www.lyjiazhuang.cn/133.html<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103178872313.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00988.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789567.jpg"/></p><p>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人多中國文化的誤解。<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zhongguogujianzhu/" target="_self">中國古建筑</a>的那碩大屋頂,正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本文著重論述了我國古建筑屋頂文化,以求使人能系統,完整,正確的認識中國的屋頂文化。 <br/>&nbsp;<br/>  中國形成數千年文化傳統,“禮”居功至偉,對于禮的論述舉不勝舉。儒家思想維護“禮治”,它是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和以維護宗教等級制的核心。而中國的屋頂文化反映王者禮天敬地的意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理解為沒有法則就沒有完美的秩序。“禮”的等級制度在建筑上通過屋頂造型、色彩的不同表現出來,建筑往往形成了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 <br/>   一、中國國建筑屋頂的演變 <br/>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多種形式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成為世界建筑史上體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而最有中國特色的當屬紫禁城屋頂。中國傳統屋頂有5種基本形式,即兩面坡兩端懸出的懸山頂;兩面坡兩端不懸出的硬山頂;四面坡的廡殿頂;上截為懸山或硬山,下截為廡殿的歇山頂;各種不同形狀的攢尖頂,其出現時間亦有先后之分,其中廡殿頂最早,約出現于先秦時期,秦漢時出現了懸山頂和類似攢尖的屋頂,但后者仍有一段短短的正脊,各坡并未真正交匯于一點,東漢以后才產生了真正的攢尖頂和歇山頂;硬山頂出現最晚,是隨著明清時期房屋墻壁廣泛采用磚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除懸山頂和硬山頂外,其他形式的屋頂還可做成重檐的形式。總之,中國古建筑的屋頂從遠古到清朝一直不斷的發展演變,才給了我們現在豐富多彩的屋頂樣式。 <br/>   二、中國古建筑屋頂建構的“禮” <br/>   1,中國建筑中的“禮” <br/>   中國形成數千年文化傳統,“禮”居功至偉,對于禮的論述舉不勝舉。儒家思想維護“禮治”,它是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和以維護宗教等級制的核心。中國屋頂對于禮的體現豐富多彩,建筑從型到色彩的應用,并非以表面上的視覺美感為依據的,而主要是以文化上的內在關聯、功能上的實際需要,以及尊卑分明、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為依據的。 <br/>   縱觀歷史,以封建宗法制度為基礎的中國社會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禮制體系。“禮”在中國不僅以法律的形式出現,還成為倫理、宗教、藝術等各方面共同尊崇的文化準則。因此,在建筑領域,雖然建筑裝飾易于表現人們的主觀審美意趣,但其表現形式并不能隨心所欲的創作和應用,而是要合乎“禮”的精神,是帶有某種特定的暗示“地位”、“身份”的標志物。在這種強權制度下,建筑裝飾明確地要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即帶有“政教”的性質。“禮”的目標是要建立完善的社會等級秩序。因此,嚴密的等級成為中國傳統建筑的一大特色,成為標志等級名分、維護等級制度的重要手段,建筑上的裝飾構件和紋樣等也都具有其獨特的含義。 <br/>   2.“禮”在屋頂中的體現 <br/>   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是整座建筑很重要的部分,它那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檐口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也形成了中國傳統建筑獨樹一幟的特色所在。硬山、懸山、歇山、廡殿、卷棚、攢尖等中國傳統建筑屋頂形式多種多樣,使建筑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宮殿及壇廟建筑多廡殿、歇山屋頂,而在民居建筑中以懸山和硬山為主,而按“重檐、廡殿、歇山、攢尖、懸山、硬山”的等級次序,也折射了“禮”制影響下形成的封建尊卑等級特征。廡殿、歇山屋頂分別都有正脊、垂脊和戧脊之分,這些“脊”是指屋頂凸起的交接部位,由于其所處的位置不同故形態也有所不同。脊飾的最初功能是壓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結構構件,是脊端節點的構造衍化,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以裝飾為主的構件,用以彰顯屋主及建筑本體的身份和地位。屋頂所裝飾的造型以圖騰崇拜為基礎,是儒道佛思想與世俗觀念相結合的產物,以動物種類居多。屋脊上走獸的排列是有嚴格順序的。歇山式屋頂戧脊(廡殿式屋頂垂脊)的最前端通常都會有一個騎著小獸的仙人作為領隊,走獸便在仙人之后,順序依次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獬豸、斗牛,之后還有戧獸收尾,旁邊還有一只垂獸保駕。房屋品級的不同也決定了走獸的數量,如作為封建帝王朝廷的故宮太和殿屋頂的角脊上吻獸最多,有10個;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官地位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級別最低的配殿,僅有1個吻獸。清代以來,對走獸的大小、奇偶、數目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必須是一、三、五、七、九等單數。故宮太和殿的角脊上坐著十個琉璃小獸,雖不符合官家的要求,與眾不同卻也是地位的顯現。 <br/>   3.紫禁城三大殿屋頂的“禮” <br/>   中國的禮儀和倫理次序在紫禁城屋頂造型上得以體現。屋頂造型的等級制度中,由高到低依次為: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重檐屋頂的等級高于同一類型的單檐屋頂。紫禁城的屋頂造型可以分為8種:1.重檐廡殿頂——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2.重檐歇山——天安門、保和殿、坤寧宮;3.單檐廡殿——體仁閣、弘一閣、太廟中殿與后殿;4.單檐歇山——太和門兩側的昭德門、貞度門;5.四角攢尖——中和殿、交泰殿、午門雁翅樓; 6.懸山——神武門內黑琉璃瓦的東西大房,檁頭上有搏風板;7.硬山——內閣大堂、神武門東西長連房;8.卷棚——御花園內的延輝閣。 <br/>   正是由于屋頂豐富的類別,使得建筑呈現多樣化,使得建筑群主次分明,用途分明。比較重要的是官方辦公建筑和寺院所采用的兩種;廡殿頂和歇山頂。紫禁城太和殿,就屬于中國傳統建筑中級別最高的屋頂樣式。廡殿頂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條屋脊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萬物匯聚中央。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太和殿的屋頂為重檐廡殿頂是最高級別的屋頂,紫禁城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四方。 <br/>   中和殿是清代之名,在明初建成時名華蓋殿,中葉一度改名中極殿,位于太和殿之后。中和殿為金鑾殿之一,它是一座四角攆尖、鎏金圓頂、單檐、正方形,如穿堂之制,很像亭子式建筑。四面是菱花隔扇和菱花檻窗。它的主要用途是封建皇帝去太和殿在舉行大典前做稍事準備。如每年冬至祭天,這是一次大型郊祭的慶典。中和殿為四角攢尖頂,四角、八角攢尖頂都含有四面八方的意思,中央最高處安放鍍金的圓形寶尖,其間頂部,正是四條屋梁交匯處,其木構件最忌雨水腐蝕,頂端的金屬寶頂有效的保護了構件。 <br/>   保和殿為金鑾殿的第三座殿。明初名謹身殿,后改建極殿,明末曾一度稱謂育殿。保和殿是清代稱謂并一直沿用至今。保和殿頂是歇山式即廡殿頂再加一個懸山式頂。這樣屋頂外形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種。整個屋頂橫豎斜脊共九條。兩重屋檐共七間,規制比太和殿要小。保和殿在清代,每三年考試貢士(全國讀書人最高級考試)保和殿為重檐歇山頂,檐為單翹重昂七彩斗拱,下檐為重昂五彩斗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 <br/>   紫禁城屋頂融合“禮”的思想,使得建筑顯得井然有序。這三座大殿無論在整個結構,以及各個部件,從基礎到整體、從建筑裝飾以至施工,都能代表中國古建筑的特點。可以說是中國木結構建筑屋頂的最高典型。從這至高無上的建筑中我們就看到了中國古建筑禮文化對中國人的統治地位。 <br/>   紫禁城屋頂反映王者禮天敬地的意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理解為沒有法則就沒有完美的秩序。“禮”的等級制度在建筑上通過屋頂造型、色彩的不同表現出來,建筑往往形成了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5156225663914111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07288409334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title="淺談淺析中國古建筑屋頂的禮文化"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4072551155137.jpg"/></p>Sat, 26 Apr 2025 17:47:29 +0800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http://www.lyjiazhuang.cn/266.html<p>隨著時代變遷,城市化進程加快,自然和社會的因素造成一批古民居、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正逐步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對于浙江省存在的一些明清古建筑,由于氣候以及腐蝕和蟲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明清古建筑的損壞,為了有效保護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創新<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baohu/" target="_self">古建筑保護</a>技術迫在眉睫。</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2207041656928378183959.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370239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2208021659431928802323.jpg"/></p><p>  一、古建筑在城市的發展的重要性 <br/>  一個城市的建筑景觀構成應是多樣化的,就好比餐桌上不能只有一種口味的菜肴一樣,它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某種類型或風格的建筑。民族傳統建筑是構成城市景觀重要環節,它不應該缺失,也不能缺失。從中國近幾十年的城市發展來看,景觀建設的趨同性已成為這個時期城市建設的最大敗筆,當前鋪天蓋地的現代主義建筑較傳統建筑在空間、材料、技術上具有很大優勢,但它的風格是理性的、簡潔的、機械的、冷漠的,不能構成一個城市建筑面貌的全部,試想如果城市都是風格一樣或類似的建筑構成或外觀效果,是不是會令人非常乏味。現代城市形象,應具有包容性特征,不僅應包括現代建筑文化,更要包括歷史建筑文化遺產,它是城市中引人入勝的景觀,代表著滄桑、內涵與厚重,保存它不是保護落后面貌,而是保護昨日文明的積淀,這也恰恰能襯托出現代城市文明的高度發達。因此,推動城市遺產保護,體現地方特色,是回應經濟全球化的最佳方式。 <br/>  今天中國城市發展規模之大、建設速度之快在中國整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對古建筑的損毀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近些年來城市大面積的舊城改造,文化遺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人們保護意識的缺乏、管理工作的不健全、使用不當等原因都造成建筑遺產的破壞和流失,保護和發展的矛盾日漸突出,讓人擔憂歷史遺產在中國的命運。這種狀態對于我們目前為數不多的古建筑來說,也許是最后的保護機會了,我們應該給后代留些紀念,更應該把我們的歷史發展文明傳承下去。 <br/>  二、明清古建筑裝修損毀的主要原因 <br/>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規模現代化城市改造給遺留下來的古建筑甚至歷史文化名城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即使有零星古建筑被保存下來,由于其周圍的環境已不復存在導致該類建筑也失去了其保護意義。而在古建筑的保護過程中人們往往大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材料進行修繕,違背了古建筑保護中“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違背了在古建筑保護過程中不僅應保護其外表而且應保護其采用的工藝和材料,并往往將煥然一新作為古建筑保護的最終標準。導致該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古建筑保護的概念模糊,在古建筑保護過程中也主張除舊布新和推陳出新的理論,導致古建筑保護對多數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而言成為陌生的概念。 <br/>  我國古建筑裝修材料是大多是木材,浙江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使得全年大部分時間的濕度都較高,受此類自然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木材發生槽朽、霉爛、蟲蛀,造成木構件不同程度、類別的損傷,。這類病害往往是古建筑需要進行維護及修繕的重要起因。 <br/>  由于歷史原因,很多古建筑曾為居民居住的場所,加之年久失修、人為破壞等因素,從而使木構件產生了各種病變,如油煙、灰塵、化學積垢等的大量附著、木構件表面涂鴉、鐵釘、電線等。由于這些自然原因和人為的因素影響及作用,加之雕刻不同的制作手法及材質,以及在建筑中所處的位置不同,雕刻表現出各種不同病變形態。包括: 積塵、土垢、石灰、霉菌、漆層脫落、漆層起翹、漆層起甲、金層脫落、金層起翹、二次重繪、重層貼金、表面涂覆物、表面沉積物、表面風化、油煙、人為破壞、裂縫、結構缺失、鐵釘等雜物。 <br/>  三、保護修復處理方法 <br/>  (1)主要解決辦法是對木裝修構件做科學的化學防腐處理。目前古建筑木裝修修繕中所用原木加工的木構件,含水率普遍偏高,含水率遠達不到國標所要求的20%以下的水平,受時間和條件所限。目前,木材的干燥還遠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因此,木構件的化學防腐更凸顯出重要性。近年來古建筑維修中,木構件的防腐處理已逐漸受到各方面的注意,并日益得到重視。起碼在浙江省的各個古建修繕點,都增加了木材防腐的內容,但是從具體的實施情況看,在認識上、科學上和效果上都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木結構的防腐是百年大計。我國古建筑因保管不善,木結構糟朽損壞的很多。一個成功的防腐處理,理論上起碼可以延長使用壽命3~5倍。建筑長期使用中的漏雨或潮濕等外因都會導致木材的腐朽和蟲蛀,木材的這種長期免疫才是古建筑延年益壽的根本保證。因此,木結構的防腐絕不是可有可無,更不是權宜之計。在強調古建修繕中木構件防腐處理重要性的同時,更應該強調防腐處理的科學性,保證防腐處理的質量,只有這樣才是合格的木材防腐,才能確保古建筑木結構的延年益壽。 <br/>  (2)古建筑裝飾構件維修時所用的新材料應遵守只能加強不能代替的原則。古建筑裝修的修復,應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盡量保留原構件,以保留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對于古建筑裝修中帶有雕刻的瓦獸件、木雕、磚雕、石雕等藝術構件,要慎重處理,盡量做到不換或少換。對塑像、壁畫、彩畫等附屬藝術品,更不能隨意修補。可移動建筑裝飾物的修復,可采取傳統技藝與近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如銅器生銹,可用機械取除或用電解還原法取除; 竹木漆器的脫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聯浸、冰凍升華、高分子材料滲透聚合法; 殘毀的書畫多采用傳統的揭裱方法修復; 古代絲網絹帛可用熏蒸法殺菌; 脆弱紡織品可用絲網加固或傳統的裝裱方法加固; 陶瓷器斷裂用蟲膠或環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建筑裝飾物修復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必須保證不損害文物的歷史價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質、色澤、強度等,同時還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構件維修時所用的新材料還應遵守只能加強不能代替的原則。石質保護技術先從研究石雕的風化形態著手,一般較完整,風化不嚴重的露天文物,應改善保護環境。對風化嚴重、無法保存的文物,才可使用防護材料。防護材料的使用應明確主要防止哪幾種風化營力,提出保護后應達到的主要指標,并要求材料無色、透明、不反光、不酥堿、化學穩定性好、滲透能力強,具有抗風化能力,有一定固結強度等。整個保護修復工作的總體程序涉及現場搭設腳手架現場清理修復前現場調查及照相記錄對污染物等進行科學分析對起翹的貼金和漆層進行預加固處理進行表面清洗、加固漆層表面修復和色彩平衡表面封護處理成品遮蓋保護: 竣工驗收等步驟。采取的所有技術措施都以確保“保持原貌、修舊如舊”的古建筑保護維修方針為準則。在對木建筑裝飾物的歷史滄桑感和藝術美感的表現方面做到較完美的結合。<br/>  (3)合理更新。在現代城市規劃過程中對所涉及的古建筑應首先保護其原真性以求將歷史文物完整的保存。對所需修繕的古建筑應盡可能采用原有工藝和施工原材料,在修葺過程中應堅持“拯救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同時應保證古建筑的整體性,在保護古建筑的同時應盡量保護其所在環境和景觀等,以求最大限度的體現其歷史原貌,真正實現建筑上歷史的延續;并應堅持古建筑的延續性,在保護過程中應用發展的眼光對古建筑進行修葺,并將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代代相傳。 <br/>  (4)古為今用。在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古建筑精心保護并充分利用可增加城市品位,并可產生良好的美感效果,同時可充分發揮古建筑在現代旅游業中的作用,最終實現開發和利用間相互促進并協調發展。部分古建筑在現代生活中已經失去其原有的實用價值,因而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賦予古建筑新的實用功能,并適當挖掘其再利用的價值,實現其在現代社會中獲得新生的效果,最終實現古建筑同現代建筑相互融合的效果。 <br/>  結語 <br/>  總之,古建筑的保護和修復工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修繕工程,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有歷史保存價值的特色古建筑保護逐步重視,保護和修復改造應使古建筑在現代社會保留建筑固有的歷史風貌,同時通過修復中的技術創新,向人們更好地展示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13234.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768.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title="浙江古建筑保護修復的專業處理方法"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50367755945.jpg"/></p>Sat, 26 Apr 2025 17:45:48 +0800江西上饒龔氏宗祠及南昌云亭別墅年久失修http://www.lyjiazhuang.cn/605.html<p>上饒縣龔氏宗祠的木構架只能用細木棍支撐著,南昌云亭別墅內的的木頭已經開始潮濕糜爛。李先生反映,他在游覽了江西的若干<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strong>古建筑</strong></a>文物保護單位時,發現不少國家級的文保單位現狀岌岌可危。“進賢縣艾溪陳家的云亭別墅,里面的木頭已經因漏雨而潮濕糜爛,織壁上的墨繪也變得漫漶不清。而上饒縣安坑村的龔氏宗祠整個屋架竟靠臨時添加無數細木棍支撐,還有木構件掉落下來。誰能想到這個建筑曾鑒證了中國戲曲的發展?”</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龔氏宗祠</span></p><p>&nbsp;&nbsp;&nbsp; 今年10月份,李先生為了參觀江西的歷史文化建筑,開始了自己周游江西的個人計劃,然而目睹到的一切卻令他痛心疾首。</p><p>&nbsp;&nbsp;&nbsp; 在上饒縣的應家鄉安坑村,作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龔氏宗祠,內有明代刻錄的青石浮雕《浣紗記》,是研究我國戲劇史和戲曲表演藝術難得的資料。</p><p>&nbsp;&nbsp;&nbsp; “祠堂外的石雕依舊美輪美奐,可是當我進去后,發現全部的木構架都是用細木棍支撐著,梁架上的木構件竟然都開始掉下來,穿枋也都松脫了,眼前的場景簡直觸目驚心。”</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亭別墅</span></p><p>&nbsp;&nbsp;&nbsp; 而在南昌艾溪陳家村,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近150年歷史云亭別墅,李先生來參觀過兩次。“2013年來的時候,保護情況就已經不容樂觀。這次一去發現損壞程度更嚴重了,第一進建筑的木頭已經開始潮濕糜爛。”</p><p>&nbsp;&nbsp;&nbsp; 村民稱云亭別墅曾遭賊竊多次反映無結果</p><p>&nbsp;&nbsp;&nbsp; 兩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長年失修老化,當地村民感到痛心。</p><p>&nbsp;&nbsp;&nbsp; 據了解,當地村民曾多次向文保單位反映過,可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艾溪陳家村的村民說,云亭別墅前陣子還進了小偷,偷走了幾樣貴重物品,村民反映到了公安局可也沒個結果。”</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upload/2017/11/201711061509968014189595.jpg" alt="江西上饒龔氏宗祠及南昌云亭別墅年久失修" title="江西上饒龔氏宗祠及南昌云亭別墅年久失修" /></p><p>&nbsp;&nbsp;&nbsp; “且不說這種國家級文保單位,即使是一般人的民居老屋,有漏都是要及時撿漏的。現在這兩處古建筑最首要的問題就是漏雨,而撿漏又不需要花費多大的財力物力,真的希望這些建筑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李先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p><p>&nbsp;&nbsp;&nbsp; 兩地文廣局:已向上級申請維修經費隨時準備維修</p><p>&nbsp;&nbsp;&nbsp; 對此,記者聯系了進賢縣文化廣播電視旅游局,一位分管文保單位的張局長回應說:“云亭別墅以前也維修過兩次,一次是省里出的經費,一次是市里出的經費,今年我們也向省里申請過,也一直在呼吁這件事,但是至今沒有獲得經費,我們會派人去檢查,一有經費我們就會立即維修。”</p><p>&nbsp;&nbsp;&nbsp; 同時,上饒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分管文保單位的廖局長回應說:“龔氏祠堂以前維修過一次,是省里出的經費,今年,我們已經向省里報備了,現在還在審理中,經費一撥下來,我們會立即維修的。”</p>Sat, 26 Apr 2025 17:32:35 +0800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http://www.lyjiazhuang.cn/803.html<p>古村落建筑蘊含著豐富的鄉土文化和歷史記憶,它搏動著祖先的血脈,閃耀著先人的智慧,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見證,又是今天人們溫馨的精神家園和視覺圖騰。為了深入挖掘利用第三次全國文物<a href="http://www.lyjiazhuang.cn" target="_self"><strong>古建筑</strong></a>普查的成果,展示嶺南歷史文化遺產,提高人民群眾文物保護的意識,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舉辦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十大古村落”評選活動。相信這次活動將有力的促進當地古村落與文物古建筑保護,將給整個嶺南傳統古建筑文物保護與研究帶了積極的影響,也給全國各地正在被拆遷“蠶食”或者“城市化”吞沒的傳統文化樹立一個好榜樣,至少也能敲響一下警鐘吧!以下是參加評選的18個古村落資料:</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6221561150332705496.jpg"/></p><p>1 桂城【疊南茶基村】</p><p>茶基村位于桂城街道疊南村委會。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開村,至今已近600年。因當時村邊田基多種茶樹,村子因此而得名茶基坊。茶基村河涌環繞村中,具有典型嶺南水鄉風貌,曾有古人題詩“綠樹兩旁閑逸坐,清溪一水蕩舟游”來形容此特色。現村內古村面貌仍存,保留了何氏宗祠、成莊何公祠、成剛何公祠、俊宇何公祠、三圣宮、華陀古廟等壇廟祠堂,居仁巷、華爾街、水樓巷等古巷道以及三間兩廊布局的古民居一批。村中非物質文化豐富,至今保留了端午賽龍舟、十月初一敬老節等傳統習俗。最值得稱道的是村民承傳了祖先的民間傳統音樂藝術項目“茶基十番”,已在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擴展項目)。</p><p>2 桂城【疊南江頭村】</p><p>江頭村位于桂城街道疊南村委會。于明代中期開村,至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古建筑。江頭村保留典型嶺南水鄉風貌,百姓依水而居,民風純樸,生活悠閑。村中保留了江氏宗祠、遁叟江公祠及古民居群,古村肌理尚存。江氏宗詞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三間三進,面積534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花草龍船脊,抬梁式木構架建筑。該建筑磚雕、木雕、石雕精美,并保留具有時代特征的滿洲窗。遁叟江公祠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1)。三間二進,面積269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龍船脊,抬梁式木構架,建筑工藝精美。江氏宗祠和遁叟江公祠2006年被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該村自明朝至今賽龍舟風俗興盛。</p><p><a name="page1" id="page1"></a></p><p>3 九江【煙南煙橋村】</p><p>煙橋村位于九江鎮煙南村委會。于明代正統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古建筑設計布局如一展翅飛燕,舊稱燕橋村。村口長木橋原名“燕橋”,因終年水汽蒸騰,霧氣繚繞,清乾隆年間已有“煙橋”之稱,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為“煙橋村”。古村規劃嚴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錯,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村中現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節孝牌坊、蘭桂坊、煙橋正道門樓等和大量古民居,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節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村中以《周易》內容命名的元、亨、利、貞四巷道及煙橋正道靜穆古樸。歷史名人有號“七十二峰山人”、“煙橋老人”的何翀(1807——1883)和清嘉慶進士、兵部主事、員外郎何文綺(1879--1855)等。</p><p>4 西樵【上金甌松塘村】</p><p>松塘村位于西樵鎮上金甌村委會。宋代開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村倚崗列建,百巷朝塘,古村風貌保存較好。傳統建筑規模20275平方米。村中宗祠家廟、家塾書舍、鑊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樹眾多。如“明德社學”,“養正”、“培元”、“松圃”、“匯川”、“彝圃”、“大夫”書舍、家塾,區玉麟、區諤良、區湛森、區大典、區大原等進士、翰林及現代革命先驅區夢覺等歷史名人的府第、故居,區氏宗祠、六世祖祠、季房宗袥、見五大夫祠、東山祖祠、樵侶祖祠、世大夫家廟等古建筑保留較好,熠熠生輝。村中歷史建筑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筑藝術的“三雕一塑”,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村中保留了傳統的特色文化活動“燒番塔”。因明清兩代,松塘村考取進士五人(其中翰林四人),行伍出身而晉身府臺者一人,考中舉人及獲頒優貢者近二十人,是名符其實的翰林村,松塘村獲“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號,是南海首個歷史文化名村。</p><p><a name="page2" id="page2"></a></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6022801868641.jpg"/></p><p>5 西樵【百西村頭村】</p><p>村頭村位于西樵鎮百西村委會。宋代末年開村。村落依山傍水。歷代先祖勤勞儉樸,且善于經商,不斷積累資金,年年大興土木,逐步建成今日宏偉古村落的格局。清代最為鼎盛,當時村內三十多條街道成棋盤狀縱橫交錯,130多間鑊耳屋分列花崗巖巷道兩旁,近30多間祠、廟、廳堂分布村中各處,六口古井坐落村中,商鋪林立,繁榮興旺,有“小廣州”之稱。經歷幾百年變遷,現村中花崗巖石巷大部分還在,青磚石腳鑊耳大屋幸存30余間,祠廟、廳堂現存8間,其中潘氏大宗祠、文武古廟、祥齋祖祠、仲宣祖祠最能體現古代廣府古建筑特色。建筑物的磚雕、壁畫、木雕、石雕、灰雕等手工精細,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歷代重教興文,曾考取3名進士、16名舉人,今天潘氏大宗祠門前旗桿夾石林立。其中潘斯廉、潘斯湖、潘譽征是其中的佼佼者。</p><p>6 西樵【百西大地村】</p><p>大地村位于西樵鎮百西村委會。先祖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從南雄珠璣巷徒遷至此開村,迄今736年。村落座北向南,棋盤式布局,冬暖夏涼,具有嶺南建筑風格之特色。古村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村前一望無際良田桑基魚塘,河涌交錯,具足風水格局。村有古井8個,古榕無數,青磚民居約400間之多,鑊耳大屋70余間,原村各房族祖祠16余間(現僅保存4間),學堂1間,旅居越南華僑祖屋2間,村中大街小巷以花崗巖石板鋪設。典型建筑黎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間兩進,硬山頂,磚木結構,三雕一塑及壁畫藝術水平較高。世代承傳200多年的手工技藝“竹織雨帽”正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名人有效力于北洋水師的黎晉犖、黎星橋、黎晉賢,以及舉人黎承鎏等。</p><p><a name="page3" id="page3"></a></p><p>7 西樵【西樵山碧云村】</p><p>碧云村位于西樵山碧云峰西北,由原來的碧云、小科、后崗3村合成。村中保留了以晚清民國時期為主的民居古建筑群落。村前羅氏大宗祠極具明清嶺南建筑風格,祠內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繪等嶺南風格的裝飾工藝造型生動。豫章首第門樓造型古樸,是出入村中主要通道。古村的傅氏山莊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是澳門第二代賭王傅老榕的故居所在地。傅氏山莊是由傅氏宗祠、山莊南門、敦義崇禮碉樓、傅老榕故居及數間民居組成的一個建筑群落,恢弘大氣,保存比較完好。碧云村的虎口泉和無葉井在西樵山上眾多井泉中較有名氣,至今仍散發出雅致古韻。</p><p>8 西樵【聯新莘村梁家】</p><p>莘村梁家位于西樵鎮聯新村委會。明朝嘉靖年間,由丹灶沙頭岸先祖梁永安公第七傳孫殿湖始遷到民樂鄉藻尾定居,延至第十傳孫遷至現在莘村為發祥地,根基遂固,宗枝茁壯繁衍。村落選址遵循保護村中安全原則,四周有屏障,并于村中各個方向設置門樓。現村中保留清代建筑為主的民居和部分祠堂,古村風貌仍存。梁氏宗祠始建于清嘉慶五年(1801),清宣統元年(1909)重建。三間三進,占地面積382.8平方米。花鳥灰塑博古脊,鑊耳封火山墻。清同治十年(1871年)族人梁耀樞科考奪魁成狀元,奉旨在祠前立桅桿夾兩座,云龍角柱,欄板面雕刻有龍、鳳、麟、魚、鶴等吉祥物,造型刻工精細。村中崇文重學,出現奉政大夫2人(梁時昭和梁顯英),另有奉直大夫11人。</p><p><a name="page4" id="page4"></a></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933322.jpg"/></p><p>9 丹灶【仙崗村】</p><p>仙崗村位于丹灶鎮仙崗村委會。“仙崗村”的名稱來源于東晉葛洪在此結灶煉丹的傳說。仙崗村古村落風貌較為完整。呈半環形走向,分東、南、西三大片,現存歷史傳統建筑面積29145平方米。擁有眾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壇廟祠堂和池塘井泉等。以陳氏大宗祠為中心,以低井坊、水巷坊為核心的明清時期民居建筑群,長庚里、圣堂大街等晚清民國民居建筑群基本保留了珠三角廣府傳統建筑特點。村中的陳氏大宗祠、立之祖祠、儉堂大夫祠、“文才祖祠”和“與之祖祠”、“孖祠堂”、“百歲坊”、陳仙洲故居等傳統建筑物更是古樸別致。仙崗村擁有葛洪傳說、中秋節燒番塔、扒龍舟、舞獅子等優秀的非物質文化,其中“葛洪傳說”已被南海區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洪、“百歲公”的陳廣文、一代儒商·陳仙洲等眾多歷史名人更增添仙崗村的歷史內涵。</p><p>10 丹灶【南沙棋盤村】</p><p>棋盤村位于丹灶鎮南沙村民委員會。南沙陳氏自南宋遷移至南海開村。明代萬歷年間始,宗族漸旺。南沙棋盤村古村落始于明末清初,清嘉慶年間因族中有人做生意發達(至今有“掃地北”傳說),大興土木,三十間大屋同時動工,每間大屋規格統一,座東向西。棋藝巷,分三巷,每巷十間,前五間之后留橫巷,六至八間再留橫巷,最后再建兩間,三條巷中可以橫直行走,形成棋盤之勢,故稱棋盤巷。現村中15條棋盤巷和2條棋藝巷分列,布局井然。村中古建筑以其獨特的龍船脊形房頂、三面環繞的高墻、寓意“肥水不流別人田”的天井以及雕刻著花鳥蟲魚的灰雕、瓦雕、磚雕、石雕、木雕等規模宏偉,雕工精美,彰顯清代嶺南建筑的清幽雅致,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在眾多的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陳氏宗祠,始建于清順治,歷經嘉慶、同治重修與擴建,形成南海乃至珠三角少見的三間五進格局。</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upload/2022/09/202209131663070945353107.jpg"/></p><p><a name="page5" id="page5"></a></p><p>11 獅山【獅嶺黎邊村】</p><p>黎邊村位于獅山鎮獅嶺村委會,是由黎東、黎西兩個村民小組組成。黎邊村于南宋咸淳九年(1274年)從南雄珠璣巷遷至獅嶺黎邊崗開村,至今已有720多年歷史。黎邊村是一個明清建筑的古村,村前從西向東共400多米,古民居、祠堂、家廟、府第、書舍相互錯落其間,是廣府地區典型的梳式結構布局。整個村落前低后高,自上而下,白石為基,呈階梯式延伸到后山。村舍均由麻石、木梁、水磨青磚等晚清時期的建筑材料建成。鑊耳對峙,波浪起伏;木雕石雕,做工精美。晚清時期,曾出現了兩位朝廷命官。黎廷桂,曾被清廷封為駐小呂宋(即今菲律賓)領事,后又授命為兩廣總督顧問、陸軍少將之職。黎湛枝,在光緒癸卯年(1903)赴京考試,高中二甲第一名,當上了愛新覺羅溥儀的老師。民國時期的黎照寰,先后出任全國工商銀行行長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等職,被上海人尊稱為“黎南海”。</p><p>12 獅山【聯表東、西村】</p><p>聯表東、西村位于獅山鎮聯表村委會。聯表村始建于宋代,原名“聯鑣”,有900多年歷史,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古村落總面積約15755.4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約13610.99平方米,建筑群體以清末民初興建的民宅為主,建筑群體中也有出自乾隆年間的祠堂、廟宇,其主要特征是由多間古祠祠堂、廟宇相互聯結一起,與清末民居相聯形成一個古建筑群落,其建筑特征是典型的嶺南建筑,硬山頂式,內有灰塑、壁畫、磚雕、木雕等,每個建筑體都有個自獨立的特色。其中關氏西祠始建于清乾隆已巳年(1749),同治二年重建。三間三進,面積367.29平方米。龍船脊,硬山頂。整座建筑灰塑、磚雕、木雕、石雕裝飾精細美觀。聯表灰塑已成為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201907051562258419261899.jpg"/></p><p><a name="page6" id="page6"></a></p><p>13 大瀝【高邊璜溪村】</p><p>璜溪村位于大瀝鎮高邊村委會。該村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該村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環境優良、建造技術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學價值、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于一體,是較難得的鄉土建筑標本。保留有祠堂、書舍、炮樓、民居以及13條巷道,古村風貌韻味濃郁。自明清開始,移居海外(東南亞、澳洲、美洲)華僑、華人人口累積超過1000人,主要從事攝影、橡膠、商業等工作,故有華僑村之稱。村內歷史民居建筑群多由華僑出資修建,在造型、功能、色彩、整體環境等方面極具嶺南特色。歷史名人有:南宋宰相張浚之孫張耿(南宋);曾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的李聘臣(清末民初)等。</p><p>14 里水【湯村湯南村】</p><p>湯南村位于里水鎮湯村村委會。宋代開村,現存傳統建筑規模34000平方米。湯南村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歷來是魚米之鄉。發展比較好的時期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當時祖先在村中建造了不少房屋、廳堂、廟宇、圍墻、炮樓等。這些古建筑以磚雕、灰雕、墻畫為主要特點。歷經滄桑,在現仍保存下來的古建筑有明清時期的民宅、祠堂、炮樓、花崗巖石板路和花崗巖石砌塘基。九條古巷巷口的門樓、湯氏宗祠、大有書塾、信祥花廳和中西合璧鬼樓莊等古風依存,還有超百年歷史的榕樹、龍眼和木棉樹。湯南村歷代名人輩出,如明朝八世祖湯恩禮官將仕郎、九世祖湯舉公贈正儀大夫、十世祖湯康顯大理寺正卿、十六世祖湯文蕚弘治戊午科舉人,清朝時期二十九世祖湯秉均舉人選為拔貢等。</p><p><a name="page7" id="page7"></a></p><p>15 里水【賢僚三紅村】</p><p>三紅村位于里水鎮賢僚村委會。現存古建筑群主要以達宏鄭公祠、泗源鄭公祠、熙堂鄭公祠等祠堂,承流巷、由義巷、余慶巷、長樂巷等13條古巷道,三間兩廊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民居為主,保存完好程度80%。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泗源鄭公祠,始建年代不詳,是鄭氏后代在清初為其祖先七世祖明誥授奉政大夫、禮部郎中、辛未科進士鄭泗源而建立的。清光緒年間重修,1994年曾維修。三間三進,面積為565.44平方米。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封火山墻,硬山頂,博古脊。現保存有較完整的晚清木雕、石雕精美,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p><p>16 里水【共同孔村西街】</p><p>孔村西街位于里水鎮共同村委會。村中以清代建筑為主,保存較為完好。整個古建筑群有18.89畝,建有80座民居,為七巷八排。巷為南北走向,寬1.76米,長124.62米。每排10座。每排前五座與后五座之間為中心巷,東西走向,寬2.32米,長101.12米。每座房屋皆坐北向南,磚木結構,為三間兩廊式,寬11.1米,深11.33米,建筑面積125.76平方米,四外墻平均1米高,皆為花崗石。村中“至圣家廟”為晚清民國建筑,1998年維修。廣三路,深三進,占地面積為1269平方米。中路為三進三間,馬頭山墻,博古脊,抬梁式架梁,藍釉卷云勾頭、花卉滴水剪邊。整座建筑規模宏大,木雕、灰塑精美,具有一定的藝術和科學價值。村中歷史名人有孔安道、孔憲紹、孔憲順、孔憲明等旅港同胞。</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title="廣東佛山18個歷史古建筑村落欣賞" src="http://www.lyjiazhuang.cn/zb_users/plugin/ly_autoimage/img/098787655.jpg"/></p><p><a name="page8" id="page8"></a></p><p>17 里水【逢涌逢西村】</p><p>逢西村位于里水鎮逢涌村委會。逢涌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依據虎頭山勢而建,南臨珠江邊,江對岸是羊城八景之一的金山寺。村內建有紅祠堂、白祠堂和高步級祠堂,尤以紅祠堂年代最為久遠,距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紅祠堂用紅砂巖砌筑墻地步,門夾石用紅砂巖鑿成,更顯得該祠堂莊重吉祥;墻體描繪花草、人物;廊頂屋脊的磚雕、灰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村中鑊耳屋、水磨青磚屋、書舍等古舊建筑,比比皆是。位于逢西村的文頭嶺窯址是唐宋時期一處大型生產陶瓷基地,對研究唐宋時期制陶技術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2006年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p><p>18 里水【麻奢五群、后街村】</p><p>五群、后街村位于里水鎮麻奢村委會。麻奢村自南漢開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村落古村格局尚存,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筑包括祠堂、古民居、大巷、官廳巷、高樓巷、百福巷等。紅砂巖、花崗巖等多種建筑用料和木雕、磚雕、灰塑等建筑藝術也隨處可見。麻奢村得名與一名南海歷史人物相關,此人姓陳名寧,號“麻奢”,陳寧自從英洲遷居到里水麻奢村為麻奢村開村始祖。陳寧曾先后在南漢王朝和北宋王朝為官,官至簽都御史、朝議大夫、驛丞等,今南國桃園一帶山崗地為當年宋王朝賜給他的食邑。陳寧為后人不忘祖籍,特用自己的號“麻奢”為村名。此即今麻奢村得名由來。現在陳寧墓是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p>Sat, 26 Apr 2025 17:29:00 +08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pao在线视频成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 看久久| 手机看片国产高清 | 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视频 | a级特黄毛片 | 福利二区 |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7 | 欧美 日韩 中字 国产 |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本大道香蕉欧美 | 特级a毛片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视频 | 黄色六级片 | 国产视频毛片 | 欧美国产日韩做一线 | 欧美午夜a级精美理论片 | 亚洲精品一区vv国产 | 欧美乱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 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1000部啪啪勿入十八免费 | 国产黄片毛片 | 国产一二三四区中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 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无线观看 | 一级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ts人妖免费视频 | 国产99在线 | 亚洲 | 国产精品久久九九 | 131美女爽爽爽爱做视频 |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 国产丝袜第一页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